道家:内丹学や道学

陰符經注 劉一明

陰符経:道書十二種:劉一明:道家

刘一明「道书十二种」 より
中国書籍「道書十二種」劉一明/著の中国語を日本語漢字変換したものを掲載。

陰符経註序

「陰符経」三百余字,其言深奥,其理精微,鑿開混沌,剖析鴻蒙,演造化之秘,闡性命之幽,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経。
唐陸亀蒙謂黄帝所著,宋陳淵謂黄帝受於広成子,朱文公亦謂黄帝着,邵尭夫謂戦国時書,程伊川又謂非商末即周末時書。
其説紛紛,各述所知,究無定見。
以予論之,世皆伝為「黄帝陰符経」,丹経,子書倶謂「陰符経」系黄帝所著,考之文字,始于黄帝,興于唐虞夏商,或者黄帝撰作,口口相伝,不記文字,後世成真仙侶筆之於書,流伝世間,亦未可定。
就其世伝之説,丹経之載,謂黄帝着之亦無不可。
但此書沿訛已久,苦無善本,字句差錯者極多。
或借驪山老姥百言演道,百言演法,百言演術之説紊乱聖道,以盲引盲,更有借伊呂,張果,子房,孔明注語欺世惑人者。
似此魚目混珠,指鹿為馬,大失真経妙旨。
予於乾隆四十四年歳次己亥,于南台深処,取諸家註本,校正字句,細心斟酌,略釈数語,述其大意,掃邪救正,以破狂言乱語之弊,高明者自能弁之。
時 大清嘉慶三年歳次戊午九月九日,棲雲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叙於自在窩中。

 

陰符経註解跋

「陰符経」者,黄帝演道書也。
而談兵之家,視為天時孤虚旺相之理,人事進退存亡之因,即緇黄之流,浅窺聖経,謬為註疏者亦不少,不幾誤璞為鼠,以青作黄乎?
我悟元老師,造性命之精,証天人之奥,体古聖覚世之婆心,思発其覆,憫後学窮理而無門,詳為之解,掃諸説之悖謬,詮陰符之肯綮,其中尽性至命之学,有為無為之理,靡不詳明且備,将数千年埋没之陰符,至今原旨畢露,而無余蘊矣。
「経」云:”観天之道,執天之行,尽矣!”。
僕則曰:”聖経之精,聖道之微,尽矣!”。
大清嘉慶三年歳次戊午九月九日受業門人王附青雲峰甫沐手敬題。

 

陰符経

陰者,暗也,黙也,人莫能見,莫能知,而己独見独知之謂;符者,契也,両而相合,彼此如一之謂;経者,径也,道也,常也,常行之道,経久不易之謂。
陰符経即神明暗運,黙契造化之道。
黙契造化,則人与天合,一動一静,皆是天機,人亦一天矣。
上中下三篇,無非申明陰符経三字,会得陰符経三字,則三篇大意可推而知矣!

 

上篇

観天之道,執天之行,尽矣!

性命之道,一天道也。
天之道,陰陽之道耳。
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,而神明黙運,窃陰陽之気,奪造化之権,可以長生不死,可以無生無死,然其最要処,則在能観能執耳。

格物致知之為観,極深研幾之為観,心知神会之為観,迴光返照之為観,不隠不瞞之為観;何謂執?
専心致志之為執,身体力行之為執,愈久愈力之為執,無過不及之為執,始終如一之為執。
観天道,無為之功,頓悟也,所以了性;執天行,有為之学,漸修也,所以了命。
能観能執,用陰陽之道以脱陰陽,依世間法而出世間,性命倶了,心法両忘,超出天地,永劫長存,只此二句,即是成仙成仏之天梯,為聖為賢之大道,外此者,皆是旁門曲径,邪説淫辞,故曰尽矣。

天有五賊,見之者昌。
(天有五賊:一本天上有故字。)

五賊者,金木水火土也。
天以陰陽五行化生万物,気以成形,而人即受此気以生以長,但自陽極生陰,先天入於後天,五行不能和合,自相賊害,各一其性,木以金為賊,金以火為賊,火以水為賊,水以土為賊,土以木為賊,是謂天之五賊也。
惟此五賊,百姓日用而不知,順行其気,以故生而死,死而生,生死不已。
若有見之者,逆施造化,顛倒五行,金本克木,木反因之而成器;木本克土,土反因之而生栄;土本克水,水反因之而不泛;水本克火,火反因之而不燥;火本克金,金反因之而生明;克中有生,五賊転而為五宝,一気混然,還元返本,豈不昌乎!

五賊在心,施行於天,宇宙在乎手,万化生乎身。
(施行於天:一本施行乎天。)

人秉五行之気而生身,身中即具五行之気。
然心者身之主,身者心之室,五賊在身,実在心也。
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;人心用事,則五賊発而為喜怒哀楽欲之五物;道心用事,則五賊変而為仁義礼智信之五徳。
若能観天而明五行之消息,以道心為運用,一歩一趨,尽出於天而不由人,宇宙雖大,如在手掌之中;万化雖多,不出一身之内;攅五行而合四象,以了性命,可不難矣。

天性,人也,人心,機也,立天之道,以定人也。

天性者,天賦之性,即真如之性,所謂真心,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,而人得以為人者是也;人心者,気質之性,即知識之性,所謂機心,見景生情,随風揚波,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。
天性者,天機,即是天道;人心者,人機,即是人道。
守天機者存,順人機者亡。
惟大聖人観天道,執天行,中立不倚,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,修真性而化気性,守天道而定人心,不使有一毫客気雑於方寸之内也。

天発殺機,移星易宿。
地発殺機,竜蛇起陸。
人発殺機,天地反覆。
天人合発,万化定基。

(万化:一本万変)

殺機者,陰粛之気,所以傷物也;然無陰不能生陽,非殺無以衛生,故天之殺機一発,則週而復始,而星宿移転,斗柄回寅,地之殺機一発,則剥極而復,竜蛇起陸,静極又動。
惟人也亦倶一天地也,亦有此陰陽也,若能効天法地,運動殺機,則五行顛倒而地天交泰。
何則?
人心若与天心合,顛倒陰陽只片時。
天時人事合而一之,則万物変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!
「中庸」所謂”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即此也。

性有巧拙,可以伏蔵。

人秉陰陽之気以成形,具良知良能以為性。
性無不善,而気有清濁,秉気清者為巧,秉気濁者為拙,性巧者多機謀,性拙者多貪痴。
巧性拙性皆系気質之性,人心主事,非本来之天性。
修真之道,采先天,化後天,而一切巧拙之性,皆伏蔵而不用矣!

九竅之邪,在乎三要,可以動静。

九竅者,人身上七竅,下二竅也;三要者,耳目口也。
人身九竅皆受邪之処,而九竅之中,惟耳目口三者為招邪之要口,耳聴声則精揺,目視色則神馳,口多言則気散。
精気神一傷,則全身衰敗,性命未有不喪者。
人能収視,返聴,希言,閉其要口,委志虚無,内念不出,外念不入,精気神三品大薬凝結不散,九竅可以動,可以静,動之静之,尽是天機,並無人機,更何有邪気之不消滅哉!

火生於木,禍発必剋。
奸生於国,時動必潰。
知之修煉,謂之聖人。

(奸生:一本好生。修煉:一本修之)

火喩邪心,木喩性,奸譬陰悪,国譬身。
木本生火,火発而禍及木,則木克;邪生於心,邪発而禍及心,則性乱;国中有奸,奸動而潰其国,則国亡;陰蔵於身,陰盛而敗其身,則命傾。
身心受累,性命随之。
於此而知潜修密煉,観天道,執天行,降伏身心,保全性命,不為後天五行所拘者,非聖人其誰与帰!

 

中篇

天生天殺,道之理也。

天道陰陽而已。
陽主生,陰主殺,未有陽而不陰,生而不殺之理。
故春生夏長秋斂冬蔵,四時成序,週而復始,循環不已,亘古如是也。

天地,万物之盗;万物,人之盗;人,万物之盗。
三盗既宜,三才既安,故曰:”食其時,百骸理;動其機,万化安。”

(万化:一本万化。)

天以始万物,地以生万物。
然既生之,則又殺之,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。
世有万物,人即見景生情,恣情縦欲,耗散神気,幼而壮,壮而老,老而死,是万物即人之盗耳。
人為万物之霊,万物雖能盗人之気,而人食万物精華,借万物之気生之長之,是人即万物之盗耳。
大修行人,能奪万物之気為我用,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気而盗之,並因天地盗万物之気而盗之。
三盗帰於一盗,殺中有生,三盗皆得其宜矣。
三盗既宜,人与天地合徳,並行而不相悖,三才亦安矣。
三才既安,道気長存,万物不能屈,造化不能拘矣。
然此盗之秘密,有一時之功,須要不先不後,不将不迎,不可太過,不可不及,坎来則離受之,彼到而我待之,陽復以陰接之,大要不失其時,不錯其機。
故曰:”食其時,百骸理。動其機,万化安。”
食其時者,趁時而呑服先天之気也;動其機者,随機而niu転生殺之柄也。
食時則後天之気化,百骸皆理,可以全形;動機則先天之気復,万化倶安,可以延年。
時也,機也,難言也。
要知此時即天時,此機即天機,苟非深明造化,洞達陰陽者,烏能知之。
噫!
八月十五玩蟾輝,正是金精壮盛時,若到一陽才起処,便宜進火莫延遅。

人知其神,而神不知不神之神,而所以神。
(不知不神之神而所以神:一本不知神,所以神也,一本不知不神之神,所以神也。)

古今学人,皆認昭昭霊霊之識神以為本来之元神,故着空執相,千奇百怪,到老無成,有死而已。
殊不知此神為後天之神,而非先天之神,乃神而実不神者。
先天之神,非色非空,至無而含至有,至虚而含至実,乃不神之神,而実至神者。
奈何世人只知後天之神而神,甘入於輪迴,不知先天不神之神,能保乎性命,無怪乎万物盗我之気而罔覚也。

日月有数,小大有定,聖功生焉,神明出焉。
其盗機也,天下莫能見,莫能知,君子得之固窮,小人得之軽命。

(大小:一本小大。莫能知:一本有也字。固窮:一本固躬)

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気者,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;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気者,以其聖道無形無象焉。
如日月雖高,而有度数可推,日則一年一週,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見,月則三十日一週,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窺。
大為陽,小為陰,陽極則生陰,陰極則生陽,大往小来,小往大来,陰陽循環,乃一定不易之道。
至人於此推陰陽造化之消息,用功於一時辰内,采鴻蒙未判之気,以為丹母,奪天地虧盈之数,以為命基,先天而天弗違,後天而奉天時,聖功於此而生,神明於此而出,此功此明,其盗機也,雖天鬼神不可得而測度,而況於人乎!
天下烏得而見,烏得而知!
如其能見能知,安能盗之!
此其所以為聖,此其所以為神。
是道也,非忠臣孝子大賢大徳之人不能知,非烈士丈夫俯視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。
果是真正修道君子,得意忘言,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,不到了性了命之後,不肯洩漏圭角,固窮而如無知者也。
至於薄福小人,偶嘗滋味,自満自足,又不自重性命,無而為有,虚而為盈,約而為泰,適以自造罪過,非徒無益,而又害之矣!

 

下篇

瞽者善聴,聾者善視。
絶利一源,用師十倍。
三返昼夜,用師万倍。

瞽者善於聴,非善聴也,以目無所見,而神蔵於耳,故其聴也聡;聾者善於視,非善視也,以耳無所聞,而気運於目,故其視也明。
即此二者以観,閉目而耳聡,塞耳而目明,況伏先天之気,捨仮修真,存誠去妄者,何患不能長生乎!
「清静経」曰:”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有妄心。”
既有妄心,即驚其神,既驚其神,即着万物;既着万物,即生貪求,即是煩悩。
煩悩妄想,憂苦身心,便遭濁辱,流浪生死,常沈苦海,永失真道。
妄想貪求,乃利之源也,人能絶此利之一源,則万有皆空,諸慮倶息,勝於用師導引之功十倍,又能再三自返,存誠去妄,朝乾夕惕,昼夜殷勤,十二時中,無有間断,漸帰於至善無悪之地,勝於用師導引之功万倍。
蓋師之功,能革其面,而不能革其心;能与人規矩,而不能使人巧;絶利自返,正心地下功,戒慎恐懼於不睹不聞之処,師力焉得而及之!
至聖云:”一日克己復礼,天下帰仁焉。”
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!
正此節妙諦。

心生於物,死於物,機在目。
(機在目:一本機在于目)

心如主人,目如門戸。
本来真心,空空洞洞,無我無人無物,与太虚同体,焉有生死?
其有生死者,後天肉団之心耳。
心不可見,因物而見,見物便見心,無物心不現。
是主人或生或死,物生之,物死之,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,皆由目之開門揖盗耳。
蓋目有所見,心即受之,是心生死之機,実在目也。
人能返観内照,外物無由而受,生死従何而来?
古人云:”滅眥可以却老”。
此至言也。

天之無恩,而大恩生,迅雷烈風,莫不蠢然,至楽性余,至静性廉。

天至高而万物至卑,天与物相遠,似乎無恩於物矣。
殊不知無恩之中而実有大恩生焉。
天之気鼓而成雷,嘘而成風,迅雷震之而万物発生,烈風吹之而万物栄旺。
発生栄旺,万物皆蠢然無知,出於自然,此無恩而生大恩。
天何心哉?
故至楽者,万物難屈,無拘無束,性常有余;至静者,万物難移,無貪無愛,性常廉潔。
楽者無心於余而自余,静者無心於廉而自廉,亦如天之無恩而有大恩,無心之用,神矣哉!

天之至私,用之至公,禽之制在気。

天之道行於無象,運於無形,為物不弐,其至私与。
然其四時行而万物生,其用又至公焉。
推其奥妙,其一気流行,禽制万物乎?
禽者,擒也,統摂之謂;制者,造作之謂;言統摂万物,製造万物,在乎一気也。
一気上升,万物皆随之生長,一気下降,万物皆随之斂蔵,生長斂蔵,総是一気擒制之。
一本散而為万殊,万殊帰而為一本,私而公,公而私,非私非公,即私即公,一気流行,循環無端,活活溌溌的也。

生者死之根,死者生之根。
恩生於害,害生於恩。

天道生物即是一気。
上下運用一気,上為陽,下為陰,陽者,生也,恩也;陰者,死也,害也。
然有生必有死,有死必有生,是生以死為根,死以生為根也。
有恩必有害,有害必有恩,是恩在害生,害在恩生也。
若人死裏求生則長生而不死,人能害裏尋恩則有恩而無害,出此入彼,可不慎乎!

愚人以天地文理聖,我以時物文理哲。

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環之秘密,直以天地文理為聖矣。
我則謂天文有象,地理有形,着之於外者可見可知,未足為天地之聖。
若夫時物之文理無象無形,乃神運之道,蔵之於内者不可見,不可知,正天地之所以為哲也。
蓋物有時而生,有時而死,当生之時,時生之,不得不生;当死之時,時死之,不得不死。
生者恩也,死者害也,生而死,死而生,恩而害,害而恩,生死恩害皆時運之,亦無非天地神道運之。
天地神道不可見,因物以見之,観於物之生死有時,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!

人以愚虞聖,我以不愚虞聖。
人以其奇期聖,我以不奇期聖。

(愚虞聖:一本無聖字。不愚虞聖:一本無虞字。奇期:一本其期,一本奇具。)

性命之道,”始於有作人難見,及至無為衆始知”。
故古来修真上聖,当有作之時,黜聡毀智,韜明養晦,斡天関,回斗柄,採薬物於恍惚杳冥之郷,行火候於無識無知之地,委志虚無,神明黙運,雖天地鬼神,不可得而測度,而況於人乎!
乃人不知其中奥妙,或以愚度聖人,彼豈知良賈深蔵若虚而実有,不愚之運用乎?
当無為之時,和光同塵,積功修徳,極往知来,一叩百応,神通広大,智慧無辺,而人或以奇期聖人,彼豈知真常応物,而実非奇異之行蔵也。
聖人不愚,亦如時物文理之哲;聖人不奇,亦如天地文理不聖聖人也,所参天地之化育,而徳配天地者也。

沈水入火,自取滅亡。

人之慳貪恩愛,如水淵也;酒色財気,如火坑也。
一切常人,不窮天地造化之道,不究聖功性命之学,自暴自棄,以仮為真,以苦為楽,沈於水淵而不知,入於火坑而不暁。
自取滅亡,将誰咎乎?

自然之道静,故天地万物生;天地之道浸,故陰陽勝。
陰陽相推,而変化順矣!

(而変化:一本無而字)

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;大道無名,長養万物,無形無名,自然至静之道。
然静者動之基,静極而動,天地万物即於此而生焉。
一生天地,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為道,故天地之道浸。
浸者,浸潤漸入之謂,亦自然之義。
惟其浸潤自然,動不離静,静不離動,一動一静,互為其根,故陰陽勝,動為陽,静為陰,動極而静,静極而動,陰極生陽,陽極生陰,陰陽相推,四時成序,万物生成,或変或化,無不順之。
造物者豈有心於其間哉?
蓋以自然之道無形,無形而能変化,是以変化無窮也。

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,因而制之。
至静之道,律暦所不能契。
爰有奇器,是生万象,八卦甲子,神機鬼蔵。
陰陽相勝之術,昭昭乎進於象矣;

(聖人:一本上有是故二字。)

聖人者,与天地合其徳者也。
惟与天地合徳,故不違天地自然之道,因而裁製変通,与天地同功用。
何則?
自然之道,非色非空,至無而含至有,至虚而含至実,有無兼該,虚実並応者也。
故以言其無則虚空一気,無声無臭。
其為道也至静,静至於至,雖律暦之気数,有所不能契。
夫律暦能契有形,不能契無形,至静則無形矣,律暦焉得而契之!
毘陵師所謂”有物先天地,無名本寂寥”者是也。
以言其有,則造化不測,包羅一切。
其為器也最奇,器至於奇,是謂神器。
神也者,妙万物而為言者也,故万象森羅,八卦相盪,甲子循環,神之伸機,鬼之屈蔵,無不尽在包容之中。
毘陵師所謂”能為万象主,不逐四時凋”者是也。
静道者,無名天地之始;神器者,有名万物之母,老子所謂”無欲以観其妙”者,即観其始也;有欲以観其竅者,即観其母也。
非有不能成無,非観竅難以観妙。
観妙之道,万有皆空,無作無為;観竅之道,陰陽変化,有修有証。
聖人不違自然之道,因而制之,観天道,執天行,従後天中返先天,在殺機中盗生機,顛倒五行,逆施造化,以陰養陽,以陽化陰,陽健陰順,陰陽混合,由観竅而至観妙,由神器而入至静,由勉強而抵自然,有無一致,功力悉化。
陰陽相勝之術,昭昭乎進於色象之外矣。
要知此術非尋常之術,乃窃陰陽、奪造化之術,乃転璇玑脱生死之術。
昔黄帝修之而乗竜上天,張葛許修之而超凡入聖,以至抜宅者八百,飛升者三千,無非由此道而成之。
吁!
「陰符経」三百余字,句句甘露,字字珠玉,示性命不死之方,開万世修真之路,天機大露。
後世丹経子書,雖譬喩千般,無非申明陰陽相勝之術。
有志者若見此経,誠心敬閲,求師一訣,tang能直下承当,大悟大徹,勤而行之,以応八百之讖,有何不可!